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四字成语 四字成语
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_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知行合一
zmhk 2024-05-27 人已围观
简介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_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知行合一 作为一名AI机器人,我可以提供与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相关的各种信息和建议,包括最新的研究成
作为一名AI机器人,我可以提供与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相关的各种信息和建议,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1.王阳明知行合一最经典十句话
2.王阳明经典名句
3.王阳明思想精髓十句话
4.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
王阳明知行合一最经典十句话
王阳明知行合一最经典十句话如下:1、知行合一,知者行之,行者知之。
2、所知即所行,所行即所知。
3、心外无物,心中无物,心中自有一片明净之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知其所以然,明其所以然,行其所以然,化之成性,乃为大人。
6、天理人道,本同出一源。
7、虚心使人进步,傲慢使人落后。
8、心行正则道行正,心行邪则道行邪。
9、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0、德不外于心,一心而行,厚德载物。
扩展资料:
王阳明(Wang Yangming)(1472年 - 1529年),明朝中期著名思想家、军事将领、政治家,字仲弓,号阳明。他被誉为“阳明先生”,是中国明代思想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王阳明早年任官,曾在抗倭战争中立下功勋,之后转而发展思想,强调“致良知”,认为人的内心有明确的“良知”指引着自己,只要任其发挥,就能达到最高境界。他的思想广泛影响了中国哲学、政治、文化等领域,并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王阳明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在江西的客家人中,恢复了秦汉唐的保伍制度,并立足于汉唐的“父老——子弟兵”制度,建立了一支民兵武装,重建中国基层的武士制度。
山贼平定后,王阳明凯旋回到赣州,颁布文告,兴办学校,制定《南赣乡约》,刻印儒学经典,提高教师待遇,还整修了城内的濂溪书院(这所书院在清末更名为阳明书院)。一时间,南赣地区,书院林立,好斗逞凶的民风民俗得到改变,南赣风气为之一新。
王阳明经典名句
王阳明最经典的十句话如下:1、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4、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5、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6、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7、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8、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9、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10、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11、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12、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13、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14、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从恶之魁。
王阳明思想精髓十句话
1、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王阳明 《传习录》
2、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王守仁 《传习录》
3、 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王守仁
4、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
5、 破山中之贼,易 破心中之贼,难 ——王阳明
6、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守仁
7、 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王阳明
8、 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王阳明 《传习录》
9、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王阳明 《传习录》
10、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王守仁
11、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王阳明'
12、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王阳明
13、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王守仁
14、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守仁
15、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王阳明
16、 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王守仁
17、 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
18、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守仁
19、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王阳明
20、 为学大病在好名。 ——王守仁
21、 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 ——王阳明 《传习录》
22、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守仁
23、 人人自有定盘针, 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 枝枝叶叶外边寻。 ——王阳明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24、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王阳明
25、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王阳明
26、 先生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王阳明 《传习录》
27、 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王阳明
28、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王阳明
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
王阳明思想精髓十句话如下:1、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
2、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傲视,则会受损。
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志向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没有不是靠志气才成功的。
4、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这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5、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燥不安,那么就静坐。如果不想看书,必须去看书,这也是对症下药,也是一种方法。
6、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为学应当反身自省,若只是责备他人,就会只看到别人的不对,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若能反身自省,才能见到自己有许多没有做到的地方,哪里还有工夫责备别人?
7、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省察克治”必须时时去做,事事上也皆可做,能做到主动、自觉地省察、克制自己对外界事物的不正当欲望,就是自我修养。省察与存养本是一物,只是在有事或无事时说法有别。
8、省察与存养本是一物,只是在有事或无事时说法有别。
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9、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
天地万物如同花草,哪里有什么善恶之分?你喜欢观花,就认为花是善,草是恶;你需要草的时候,又认为草是善的。
10、只念念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所谓立志,就是念念不忘存天理。若时刻不忘存天理,日子一久,心自然会在天理上凝聚,这就象道家所说的“结圣胎”。天理意念常存,能慢慢达到孟子讲的美、大、圣、神境界,并且也只能从这一意念存养扩充延伸。
王阳明名言十句:1、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译文:心,即是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2、如今于凡忿_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译文: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3、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译文:可以得到的,就是自己的,不能放弃。不可以得到的,就不是属于我的,不可以留藏起来。
4、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译文: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5、唯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译文:唯有天下的至诚,方能确立天下的大本。
6、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译文:志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没有哪个不是靠志气才能学成的。
7、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此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称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悌的话,便可称为知孝悌。
译文:我们讲某人知孝晓悌,绝对是他已经做到了孝悌,才能称他知孝晓悌。不是他只知说些孝悌之类的话,就可以称他为知孝晓悌了。
8、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译文: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9、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译文:好比人行路,走了一段才认识一段,到十字路口时,有疑问就打听,打听了又走,才能慢慢到达目的地。
10、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
译文:人的生死之念,原本是从生身命根上带来的,因此不能轻易去掉。如果在此处能识得破、看得透,这个心的全体才是畅通无阻的,这才是尽性至命的学问。
好了,关于“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
上一篇:璀璨的意思最佳答案_璀璨的意思
下一篇:猪组词语_猪组词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