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接龙 成语接龙
韬光养晦造句
zmhk 2024-05-15 人已围观
简介韬光养晦造句 好久不见了各位,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关于“韬光养晦造句”的问题。如果你还不了解这方面的内容,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请跟我一起来探索一下。1.成语韬光养晦的出处2
好久不见了各位,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关于“韬光养晦造句”的问题。如果你还不了解这方面的内容,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请跟我一起来探索一下。
1.成语韬光养晦的出处
2.韬光养晦 厚积薄发近义词
3.韬光养晦的成语读音
4.韬光养晦的近义词
成语韬光养晦的出处
成语韬光养晦的出处是《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成语韬光养晦是指隐藏自己的才能或力量,暂时不显露出来,以待时机成熟再展现。出处是《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意思是历太和会昌朝,才能行迹隐藏不露,和大家一起相处游玩,从来没有说过相关话题。
韬光养晦所传达的意思是有时候需要把才能或实力隐藏起来,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展示,以获得更好的效果。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个人、团队或组织在适当时机保持低调、沉默,以积累力量和等待发展的策略。韬光养晦的近义词是韫匵藏珠、闭门不出、韬光用晦、韬光晦迹、养晦韬光、杜门不出。反义词是锋芒毕露。
用法造句:
1、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有时候需要韬光养晦,静待自己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机会。
2、这个团队的领导者非常谨慎,总是韬光养晦,先观察形势再做决策。
3、这位艺术家在事业初期选择韬光养晦,不急于追求名利,专注于完善自己的艺术水平。
4、这位运动员在几年里都在韬光养晦,默默努力训练,直到最后一跃成为冠军。
韬光养晦成语故事
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13子,于长庆中期被封为光王。即位之前,身为王公的李忱却不得不离京出走,820年二月,李恒被宦官扶上皇位,是为唐穆宗。在这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三朝皇叔李忱的地位既微妙又尴尬,只能以黄老之道,韬光养晦,装傻弄痴。公元841年,唐武宗登基时,李忱为避祸,便出家远离了是非之地。
法号“琼俊”的李忱虽然隐居于与世隔绝的深山之中,但并没有忘却心中之志。效法孔明抱膝于隆中、太公闲钓于渭水,准备待时而动。李忱就像那瀑布,经历“千岩万壑不辞劳”的艰险后,终将飞珠溅玉、石破天惊。公元846年,李忱果然在太监们的拥戴下,从侄儿手中夺过大位,是为唐宣宗。时年37岁。
韬光养晦 厚积薄发近义词
韬光养晦 注释: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即有才能的人隐居世外,不为人所知。 韬 = 藏。韬光,收敛光采。晦 = 暗。养晦,比喻隐居。 成语出处: 1) 孔融《杂合诗》:玫璇隐曜,美玉韬光。璇,美玉。曜,光芒。 2) 宋史邢《恕传》:养晦以待时。 3)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 成语造句:明哲处乱世,则韬光养晦,不露锋芒,以免遭杀身之祸。 相关成语:韬匮藏珠 相反词语:锋芒毕露 2007-01-10 14:02:07 补充: 补充4)《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2007-01-10 14:17:35 补充: 若果你一定要成个韬光养晦的出处﹐那就是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序》
"韬"光养晦
韬光与养晦分别出自孔融杂合诗及宋史邢恕传. 韬光养晦 注释: 比喻隐藏才能,不露于外。即有才能的人隐居世外,不为人所知。 (韬ㄊㄠ,藏也。韬光,收敛光采。晦ㄏㄨㄟˋ,暗也。养晦,比喻隐居。) 成语出处: (1)孔融杂合诗:玫璇隐曜,美玉韬光。 (玫ㄇㄟˊ美石。璇ㄒㄩㄢˊ,美玉。曜ㄧㄠˋ,光芒。) (2)宋史邢(ㄒㄧㄥˊ)恕传:养晦以待时。 (3)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 成语造句: 明哲处乱世,则韬光养晦,不露锋芒,以免遭杀身之祸。 相关成语: 韬光晦迹
韬光灭迹
韬光隐晦
韬光隐迹
韬神晦迹
韬匮藏珠
韫椟藏珠
韫旑藏珠
杜门不出
晦迹韬光
闭门不出
锋芒毕露
参考: gotop.idv/content/word/word0_n
韬光养晦的成语读音
成语: 韬光养晦
拼音: tāo guāng yǎng huì
解释: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举例造句: 他急于韬光养晦,不想出山。
拼音代码: tgyh
近义词: 韬光晦迹
韬光养晦的近义词
韬光养晦的读音是tāo guāng yǎng huì。韬光养晦是一个中国古老的成语,它指的是隐藏自己的才能和抱负,以等待时机,然后一鸣惊人。这个成语的背后,包含了深深的策略和智慧。韬光养晦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三国演义》。
在这个历史时期,英勇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为了延续蜀国的生存,他选择了韬光养晦的策略。他退隐山林,尽力减少与外界的冲突,同时秘密发展蜀国的军事力量。通过这种策略,他成功地使蜀国在三国鼎立的时期中生存下来,并最终实现了统一天下的目标。
在现代社会,韬光养晦也被广泛应用。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保持冷静,积累力量,等待最佳的时机。例如,一位成功的商人可能需要面对激烈的商业竞争,但他可能会选择韬光养晦,通过观察市场动态,寻找最佳的商业机会。
韬光养晦这个成语,也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这类型的人可能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他们更愿意在幕后默默付出,而不是在前台炫耀自己。这种性格的人往往具有深厚的内在力量,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韬光养晦的造句:
1、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该韬光养晦,稳住阵脚,等待时机。
2、公司要发展,就不能一直韬光养晦,需要大胆开拓市场。
3、在过去几年里,他一直韬光养晦,默默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
4、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要韬光养晦,不要过于张扬。
5、面对竞争对手,他采取了韬光养晦的策略,不轻易露出自己的实力。
6、作为一个企业家,要懂得韬光养晦,不能在商场上过于张扬。
7、领导在讲话中强调了韬光养晦的重要性,希望我们不要过于炫耀自己的能力。
8、这位年轻演员深知韬光养晦的重要性,所以在拍摄过程中非常注重自己的演技。
9、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不要过于冲动。
10、作为一个学生,要懂得韬光养晦,不要因为一时的成绩而骄傲自满。
11、这次比赛中,他采取了韬光养晦的策略,最终取得了胜利。
12、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13、在这个领域中,他一直保持着韬光养晦的态度,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14、作为一个团队成员,要懂得韬光养晦,不要因为自己的个人成绩而骄傲自满。
15、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采取了韬光养晦的策略,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实力。
韬光养晦的近义词是韫匵藏珠。韬光养晦的意思是刻意的隐藏自己的才能不外露。
韬光养晦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韬光养晦的近义词有韬光用晦、韬光晦迹等,其中“韬”的意思是指隐藏、遮掩。
韬光养晦常常用于表示蛰伏在暗处积蓄力量,避免被别人发现自己真正的才能。例如:老话说得好,为人不能太高调,要学会韬光养晦,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才是王道。
用韬光养晦造句的示例:
1、小王几年来韬光养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
2、在生活里,你会发现那些成功的人,都懂得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3、聪明外露,不如智慧深藏:做个糊涂的精明人,韬光养晦,大智若愚。
4、刘备呆呆地看着曹操,筷子掉到了地上,一支筷子在地上弹了一下。
5、你要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低调做人,往后的成就就会越高。
6、想当年楚庄王韬光养晦,在春秋争霸之战中,一鸣惊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7、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8、就要像勾践这般低调,表面上憨笨笨的,其实心里有数。
9、修身养性,韬光养晦,审时度势,进行战略的谋划和管理的创新将是我们企业的生存的根本。
10、虚怀若谷,韬光养晦的意思是指一个人要心胸宽广,隐藏自己的锋芒,等待时机一鸣惊人。
11、在困难面前,他选择了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再展现实力。
12、他的才华被埋没了多年,直到他选择韬光养晦,才最终获得了成功。
13、这个团队在比赛中一直处于劣势,但他们选择了韬光养晦,最终逆袭成功。
14、在商业竞争中,他选择了韬光养晦,暗中积累力量,最终击败了对手。
15、韬光养晦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成功的策略。
好了,今天关于“韬光养晦造句”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韬光养晦造句”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